查看原文
其他

近50位知名全国金融研究者展开大讨论 他们在关注啥?

金融如何赋能实体经济?面对三重压力怎么办?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12月18日,在第二届全国金融研究院院长论坛上,近50位知名金融研究院和金融学科负责人在线齐聚一堂,交流观点、碰撞思想。



大家探讨较多的一个话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金融应该如何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未来金融的发展将向何处去?


疫情,是当前一个重要变量。


“三年的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模式,它也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金融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思维模式也一定要发生改变。


“疫情影响对中国而言是在极端状态下的实验,政府怎样发挥有为的政府,市场怎样更好的发挥作用,来避免未来的风险。”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金清认为,核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确定性不等于不可预期。我觉得政府发挥有为的手段,本质应该是符合国家战略目标情况下保持公平公正合理,应该是让所有老百姓看得清楚,而不是该到位的时候没到位,有时候又越位,甚至超越法律一些事情,这是值得我们重视。”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背景是大国间的博弈。


“从贸易战、科技战到金融战,全球金融系统风险在增加。”东南大学金融系主任刘晓星认为,我们国家现在大的经济形势是结构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高质量经济发展,要进一步对于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保持辩证的看待。应该防御与反制并行,改革与坚守并重。树立金融力促国家安全的战略思想,积极防御、积极部署。


“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优势。我们要坚持金融制度的循序渐进,有节奏、有主动权的开放。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加强公司治理和国企改革。针对某些国家的行为可以同步反制,可以深度国家安全审查这些方式,加快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的一些做法。最后是要守住汇率,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旗帜,加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风险挑战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刘晓星表示。


“如果我们真正进入现代化强国的话,也需要变成一个金融的强国。”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宋敏认为实体和金融像是一个车里的两个“轮子”,只强调实体经济却没有相适应的金融体系,这样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我国未来的金融发展,他认为要从创新金融、开放金融、协调金融、绿色金融、共享金融五个方面着力。



聚焦到社会层面,

最关键的在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如何落地。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曹廷求教授表示,主要通过经济和金融的循环来实现,即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此背景下对金融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金融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三个特征进一步说明,国家对金融的定位已经发生变化,从原来贷款到现在更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导向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更多是拉动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生产资本归谁所有?流通资本的垄断性如何打破?政府在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清华大学经管副院长何平教授发出了灵魂拷问,他认为,二十大报告中对金融体系支持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从顶层设计思考金融体系的核心特征,相较于很多人觉得“数字技术会打破垄断、形成更多竞争”而言,数字技术为垄断可能提供更高效的运营工具。数字技术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而政府干预机制是整个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


2022年第二届全国金融研究院院长论坛由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浙江省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浙江大学产业投资研究中心承办,长三角金融研究智库联盟协办。


“全国金融研究院院长论坛”作为系列品牌会议每年在浙江大学举办通过邀请国内各大金融研究院及金融院系负责人进行研讨和持续积累,携手共同搭建金融研究交流平台,为政企学研多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前沿研究方向,不断推动学术研究、行业分析和政策探讨相互融合发展,提升金融研究的学术水平、智库能力和行业影响力,促进金融智库研究、金融人才培养、金融学科建设和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更多文章

1

【AFR动态】第二届全国金融研究院院长论坛在浙江大学召开

2

【AFR成果】黄先海教授主持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

3

【AFR动态】AFR召开浙江东方金融控股集团线上座谈会


来源:浙江新闻

编辑:常如意

审核:谭丽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